义士塔村
 湖州市 安吉县 递铺镇
签到 同城村 大喇叭 村站长
简介:编辑

原本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,如今建起了生态工业园;原本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如今实行8小时工作制;原本仅数百本地村民,如今容纳2000余外来务工者仍充满祥和。这些变化带给安吉县递铺镇义士塔村的不仅仅是经济迅猛增长,更向人们娓娓道出一个个和谐故事。
生态工业园引出经济壮大之路
几年前,义士塔村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,因此,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出门务工。他们身在外地,心系家乡,世纪之交时,纷纷回家创业,一个个小企业诞生。在村里迅速兴起了以转椅配件加工为特色的一方产业经济。“当时,我们像是找到了出路,最想做的事就是发展,扩大生产规模,把整个村的经济带动起来。”村支书王国粱回忆说,“2003年下半年,利用开展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,村两委会结合当时家庭作坊企业的特点,提出了发展工业首先在平台建设的思路,力推加工企业进集中区。”崭新的发展思路一传开,全村群情振奋,上下一心,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出谋划策;在不占用一分粮田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,村集体筹集了60万元资金,用于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。经过3年的努力,生态工业园区具有相当规模,先后有43家企业落户。丁业生产上去了,经济效益自然更上一层楼。王国梁乐呵呵地告诉我们,“如今可不同往日,经济发展快,仅去年一年,全村的工业生产总值达3亿元。”
“民工之家”凸现关爱之心
工业经济的发展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。全村目前总人口2800人,其中来自江西、贵州、安徽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占了80%。“让外来人员在义士塔感到就在家里。”纯朴的义士塔人对外来务工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歧视,想到的是如何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融人义士塔。“民工之家”的建设是“体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”原则的一大举措,村里总共筹集了110万元的资金。目前,占地8000平方米的“民工之家”内,250间房都以50元/月的价格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。“民工之家”实行公寓式的管理,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,醒目地张贴在宿舍区门口,同时安排专门人员从事小区内卫生、物业的管理工作。为了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权益,义士塔村成立村工会联合会,实行全员人会制,全体外来务工人员均吸收为工会会员,享受与当地职工一样的待遇。工会主席由村党支书兼任,凡是关系到外来务工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都由村支书挂帅解决。同时,村里建有警务室、外来人员维权服务站、村级互助帮困资金管理站、村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等,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保障。“这里的环境好,治安好,村里人很关心我们的生活。”来自安徽宣城的杨安庆高兴地说。他来义士塔已有四五年了,夫妻两人每年都有万把元的收入。“在义士塔村,我们每月都能拿到工资,没有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。而且只要有困难,村里就会及时帮助解决。”
文艺活动丰富乡村业余生活
进村的那天傍晚,发现三三两两的村民乐呵呵地向同一个方向赶去,边走还边讨论着。我们好奇地跟了过去。村中心的灯光球场下,早已灯火通明,人头攒动了,原来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友谊赛。“扛起锄头是农民,站在机器旁是工人,进了赛场是队员,场内兄弟同场竞技,场外妻为夫助威,那欢呼助威声响成一片,打起球来也带劲啊,”村农民篮球联赛裁判的王国华说,“一个灯光球场,充实了我们的业余生活。”如今的义士塔村,重视经济发展,同样重视文化建设。投资上百万元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、灯光篮球场、乒乓球室等一批基础设施,开放电视录像放映室、图书阅览室等文化设施,组建了村篮球队、鼓乐队、老年舞蹈队等多支业余文体活动队伍。除了村里的文化活动,还时不时地请来外地的艺术团进村表演。
来源:湖州日报作者:编辑:邱新松

义士塔村网址:
http://yishita.anji-zj.b2z.cn
精选好店
综合更新   通知公告



发布信息
 村 民 圈
商户入驻